宏观数据报告:非食品价格推高CPI 大宗回落PPI加速下行

本周观点

非食品价格上涨,CPI 重回1 时代。4 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2%,环比上涨0.1%。4 月CPI 同比涨幅有所扩大,重回1 时代,主要是受非食品价格上涨的影响,具体来看,医疗保健、旅游、交通和教育服务、居住价格同比分别上涨5.7%、4.2%、3.4%和2.4%,合计推升非食品价格上涨2.4%;而与往年同期相比,食品价格依旧维持低位,并对CPI 形成拖累。从环比来看,受小长假推升出行住宿价格、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推高医疗保健价格等因素的影响,4 月非食品价格环比上涨0.2%,影响CPI 上涨0.18 个百分点;而在鲜菜和猪肉等价格回落的影响下,食品价格环比继续走低。4 月PPI 同比上涨6.4%,较前值回落1.2 个百分点,在基数效应的影响下,后续或将持续回落。而从环比来看,4 月PPI 回落0.4%,是自2016 年7 月后首次由升转降,生产资料价格、生活资料价格均有所下降。整体而言,基本面通胀温和,对债市压力有限,监管政策和市场流动性仍是当前债市的主要矛盾。

4 月进出口增速双双放缓。4 月,以美元计价的出口金额同比增长8.0%,前值16.4%,进口金额同比增长11.9%,前值20.3%,在3 月进出口均超预期后,4 月进出口双双放缓。具体来看,今年以来随着世界经济回暖,美国、欧元区、日本的需求逐步增加,外需转暖带动我国出口数据转好,虽然4 月对美、欧元区的数据有所回落,但外需向好的趋势短期内不会发生根本变化。进口方面,量、价双双回落导致进口数据走弱,除了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后价格因素对进口金额产生了较大影响外,受内需不足、补库动力有限的影响,原油、铁矿石进口量也出现了明显下降,而进口快速下降也导致4 月贸易顺差再度走阔。外需短期内对出口有所支撑,但二季度后的进出口情况需更多的关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进展及中美100 天贸易谈判的后续进展。

外汇储备连续3 个月回升。央行数据显示,截止2017 年4 月30 日,我国外汇储备规模30295 亿美元,较前值增长204 亿美元,为连续第三个月出现回升。由于美元在避险情绪的影响下表现欠佳,跨境资金流动趋于均衡,人民币汇率压力相对减轻。但从美国近期的高频数据来看,就业、PMI 数据依旧表现向好,6 月加息仍为大概率事件,而在一行三会协调监管的背景下,国内市场流动性面临压力,随着加息窗口期的临近,人民币汇率波动可能会加大。

后市展望。在监管收紧的宏观环境中,市场流动性稍显脆弱,而债市更是表现疲软,现券收益率连创历年来新高,虽然从陆续出炉的4 月数据可以看出二季度经济依旧面临下行压力,基本面及配置价值对债市有所支撑,但由于去杠杆的大环境不会在短期内转向,且美国即将迎来下一次加息的窗口期,在多重不确定性的影响下,操作上依旧建议保持谨慎,慎重对待超调带来的机会。

相关阅读

期货开户
广告
黄金期货开户
广告
期货免费开户
广告
白银期货开户
广告

轻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