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点评:东北困境‚政策如何助力?

结论或者投资建议:

4 月26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同日,31 省份2016 年第一季度GDP 增速数据出炉,东北三省的吉林、黑龙江和辽宁增速分别为6.2%、5.1%、-1.3%,位居全国排名28 位、29 位和31 位,其中辽宁还出现负增长,振兴东北任重道远。

本次《意见》与2015 年政治局审议通过的《意见》超预期之处:2015 年12 月30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已审议通过《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本次振兴东北战略是对政治局审议通过的文件的具体和细化。审议文件和颁布文件目标基本保持一致:“到2020 年,东北地区要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重大成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结构性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与政治局通过的《意见》不同的是:政治局审议通过的是 “用10 年左右时间,东北地区要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支撑带,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和重大技术装备战略基地,国家新型原材料基地、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和重要技术创新与研发基地。”,而本次颁布的文件则是“争取再用10 年左右时间,东北地区实现全面振兴,走进全国现代化建设前列,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支撑带,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和重大技术装备战略基地,国家新型原材料基地、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和重要技术创新与研发基地。”措辞上更显示了振兴东北的紧迫性和中央“补短板”的决心。

《意见》的细化主要表现在:强调“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以改革开放促调整改造。财政金融双管齐下,营造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提升和优化第二产业。促进产业之间、城乡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协同发展。补好短板,防治系统性风险。

振兴东北战略已经13 年了,振兴东北战略再一路实施的过程中应该进行效果评估与政策反思,振兴东北应当立足于东北地区自生能力的再造。

东北的发展还有一些客观原因。我国工业化过度阶段以及市场经济转型阶段对以重工业为主的东北地区带来挑战,客观上不利于国有企业和传统的重工业结构为主的东北地区的发展。由于东北国有企业占比较高,当前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以及供给侧改革“去产能”导致东北地区转型阵痛。而产能过剩的行业亏损以及去产能压力主要集中于国有企业。此外,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投资进入新常态,以重工业和制造业为主的东北由于国内外需求萎缩而导致工业品生产大幅下降。新旧产业发展衔接非常不利。由于东北地区人口外流,不仅市场需求受此影响,转型所需要的劳动力也不利于产业的转型升级。因为工业人口向服务业转移需要创新和创业,更需要劳动力的持续和繁荣。此外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是一早一夕就建成的,新旧产业的衔接也需要市场的检验。

相关阅读

期货开户
广告
黄金期货开户
广告
期货免费开户
广告
白银期货开户
广告

轻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