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历史,澳联储宣布加息以抑制通胀

5月3日,澳洲联储宣布加息25个基点,将基准利率从历史低点0.1%上调至0.35%,超出市场预期的0.25%。这是澳洲联储2010年以来的首次加息,同时也是近15年来首次在澳大利亚大选期间加息。并且澳洲联储还暗示将进一步加息,推动澳元和债券收益率走高。 为应对通胀加息 预计今年通胀率达6% 据悉,此次澳洲联储加息,是为了应对持续增长的通胀压力。

5月3日,澳洲联储宣布加息25个基点,将基准利率从历史低点0.1%上调至0.35%,超出市场预期的0.25%。这是澳洲联储2010年以来的首次加息,同时也是近15年来首次在澳大利亚大选期间加息。并且澳洲联储还暗示将进一步加息,推动澳元和债券收益率走高。

为应对通胀加息 预计今年通胀率达6%

据悉,此次澳洲联储加息,是为了应对持续增长的通胀压力。

澳大利亚的通货膨胀正在迅速升温,食品、汽油和其他消费品的价格在上个季度普遍上涨。今年一季度,澳大利亚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增长5.1%,增幅创2001年以来新高,并自2010年以来首次突破央行设定的2%-3%的目标区间上限;环比上涨2.1%,远远超出了1.7%的预期。

据澳统计局介绍,一季度CPI上涨主要源于新建住宅、汽车燃料和高等教育等领域的价格上涨。受运输、化肥、包装和配料成本高昂以及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食品价格也显著上涨。其中,牛肉和蔬菜价格涨幅最大。澳洲联储预计,2022年潜在通胀约为4.75%,预计2022年的整体通胀率将达到6%。

对此,澳洲联储决定,不打算将到期政府债券的收益再投资,开始了逐步的量化收紧。外界普遍预期的这一决定对未来一年的影响可能较小,因为将只有少数债券到期。此外,面对超预期的通胀,澳联储选择了高于预期的加息幅度,效仿全球其他国家的政策制定者,采取更积极的措施抗击通胀。据悉,本月中旬,新西兰和加拿大已经加息50个基点,韩国甚至在没有央行行长的情况下也加息。

西太平洋银行高级外汇策略师Sean Callow表示:“澳洲联储让每个预测者甚至市场都措手不及——没有人准备好加息25个基点。澳洲联储预计到2024年年中,核心通胀只会回落到区间顶端,即使有进一步的加息,澳洲联储实际上是在给市场自由,让它们在定价鹰派政策方面随心所欲地激进。”

预计今年GDP增长4.25%

澳洲联储还表示,为确保澳大利亚的通胀回归合理水平,未来一段时间内或将进一步提高利率。澳洲联储预计,到2024年中期,总体通胀率和基础通胀率预计将放缓至3%左右,澳洲联储补充称,这一预测是“基于利率进一步上升的假设”。

GDP方面,澳洲联储预计,澳大利亚2022年的GDP将增长4.25%,2023年将增长2%。该央行还预计到2023年初,失业率将下降到3.5%左右,此后将保持在这一水平。

西太平洋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比尔·埃文斯预计,澳洲联储将在年底前稳步加息至1.5%。埃文斯强调,澳洲联储开会的频次比其他主要央行更多——每年11次,而美联储为8次,这增强了其采取逐步加息的可能性。富国银行也认为,澳洲联储加息会滞后于美联储加息步伐,且可能不会达到市场参与者目前定价的紧缩水平。因此,该行预计澳元兑美元在中期内将走软,稍后可能会企稳。

澳元迅速从中获得支撑,债券收益率跳涨

从0.7090美元一路上涨至0.7140美元,涨幅达1.4%,随后在0.7148美元的高位止步。尽管澳元兑美元获撑,但突破阻力还需要更大助力,澳元短暂走高又回落至0.7100美元。

据富国银行(Wells Fargo)预计,由于澳洲联储加息会慢于美联储加息步伐,而且可能不会达到市场参与者目前定价的紧缩水平,因此澳元兑美元中期或将走软。

与此同时,澳大利亚债券收益率也跳涨。

加息消息刚一公布,澳大利亚3年期国债收益率就跳涨15个基点,至2.97%,创下了自2014年4月以来的最高水平。10年期国债收益率也迅速攀升,至3.36%。

加息会对普通人的生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按照市场预计,股市、房地产市场、民众生活成本近期都将受到影响,大致影响如下:

1、加息会对贷款购房/购车者形成冲击,他们的还贷额会增加。

2、由于购房者的还贷额增加,租房市场也会随之受到影响,正在寻找住房的租客可能需要支付更多租金。

3、加息对于那些近期想要进入房市的人来说,也有一个好消息。加息导致还贷额增加,反之也会导致购房需求减少,可能会促使房价出现小幅下降。

4、澳股ASX200指数受到加息冲击,一度急跌,其中四大银行、超市和科技股表现最为糟糕,但市场预计短期内会回调。

5、加息会帮助遏制通胀,人们因生活成本上涨而产生的压力可以得到缓解。

继续阅读
点赞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用户在金投网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所有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金投网不做任何保证。未经证实的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投资和交易根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金投网未授权任何第三方机构或个人与用户私加联系方式,请切勿轻信且不要将您的个人账户信息与资料透漏给他人,任何用户私加联系方式由此带来的账户与资金损失都由用户自行承担。

相关推荐

推荐关注